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转载俄罗斯网友的影评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关于教师的培养。讲述一名教师应当成为怎样的人,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人才——不仅是自己国家的合格公民,更是与周遭世界和谐共处的有道德的人。 我们进入这所学校时,恰逢新校长到任,他是一位退伍军官,正值年富力强之时。苏联的学校里向来缺男性教职工,而这次来的还是一位校长。他并非出身教育界,也就是说,他不盲从教育教条,对教育有着全新的视角。他以务实的眼光察觉到,这所学校早已缺乏一个能主事的人。他开始带着男生们摆弄汽车,让他们为服兵役做准备。 没错,这所学校的破败不止体现在校舍和桌椅上。前任校长谢拉菲玛·奥西波夫娜为这所学校付出了许多年的心血和精力,但晚年时,年龄和健康状况影响了学校的运转。不仅后勤事务无人打理,人际间的矛盾也得不到解决。一场主要矛盾已然酝酿:一边是带10B班的年轻语文教师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另一边是化学教师埃玛·巴甫洛夫娜。学校的教导主任以及部分家长也心怀不满,这场矛盾的症结何在?我们正透过新校长的视角,见证着事态的发展。 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优秀教师,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能确信这一点。10B班的课堂与众不同,她提出的作文主题十分新颖,甚至不在十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大纲里。不仅如此,她还鼓励学生们畅谈对这些主题现实意义的看法,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旁听了一堂真实的课——这样的课堂实在难得一见。 班里只有一个学生迈丹诺夫,拒绝按她的思路来。他觉得这些都毫无必要,也没必要在老师面前敞开心扉。个中缘由渐渐浮出水面:迈丹诺夫来自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庭,似乎没有父亲,而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也离开了丈夫,独自抚养着4岁的儿子,迈丹诺夫觉得,一个教大家要向善、要追求光明,自己却经营不好生活的老师,是不值得信任的——他不相信她。此外,他和同班女生尤莉娅是朋友,而尤莉娅却把太多精力放在和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的交往上:课后经常留在班里和老师待在一起,甚至会去老师家,更重要的是,尤莉娅还立志将来要当老师。 全班学生都迷恋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却不喜欢埃玛·巴甫洛夫娜。新校长明白其中的缘由——他听了埃玛·巴甫洛夫娜的课,说得委婉些,他对这位老师并不满意。她对待课堂流于形式,打分的原则是:学生家庭条件越好,分数就越高。而对于像沙洛夫那样在课堂上捣乱、与她争执、试图反驳的学生,她一心只想把他们赶出教室。 新校长基里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终于有机会与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深入接触。一天晚上,他正在图书馆里,满脸无奈地翻看为他准备的一堆教育学书籍,这时10B班的班主任(玛丽娜)出现了,他请她帮忙推荐,应该先读哪本,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从那堆书里抽出一本雅努什·科尔恰克的小册子——《如何爱孩子》。对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而言,没有对孩子的爱,其他所有的教育学理论都毫无价值。而这一点——对孩子的爱,恰恰在埃玛·巴甫洛夫娜身上看不到。 基里尔·阿列克谢耶维奇与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的简短交谈,揭示了两人在工作方法和态度上的差异。玛丽娜不回家,留在学校带学生搞课外活动,而她的儿子还一直留在幼儿园里,她没有个人生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校。当玛丽娜建议基里尔把书带回家读时,他回答:“家里有妻子和女儿。”他分得清工作和私人生活,他还提醒玛丽娜:“您的学生们都饿了,放他们回家吧。”但她不喜欢这位新校长干涉自己的工作和事务。 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这位语文老师是个非常独立、难以接近且坚守原则的女性。她不施粉黛、戴着眼镜、头发整齐地梳向脑后,更强化了这种印象。但学校是一个鲜活的有机体,培养下一代的工作是集体的劳动,就像任何团队协作一样,容不下独来独往的英雄。好比在管弦乐队里,如果乐手们动作不协调,就演奏不出完整的乐曲。校长作为“指挥”,职责就是让整个乐队奏出和谐的乐章,而不是各自发出零散的旋律。新校长到任时,恰逢这位老师与其他教职工的矛盾公开化,且已经影响到了不仅是学校工作人员,还有家长们的利益。 必须承认基里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智慧与沉稳。在冲突中,他本可以动用职权发号施令,或是像前任校长那样对一切放任不管。但他没有急于行动,而是仔细观察、耐心倾听,对双方——无论是教师还是10B班的学生——都保持着表面上的中立和距离,不偏袒任何一方。对他而言,重要的是让学校成为一个运转协调的整体,让家长也成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参与到教育中来,而不是因为孩子更愿意和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相处而心生嫉妒。 冲突在尤莉娅的17岁生日那天达到了顶点。父母准备为她庆生,却更多是为了自己——他们邀请了自认为该请的客人,甚至没问问尤莉娅自己想要什么。尤莉娅对此表示抗议,跑去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那里庆祝,直到深夜都没回家。 全班学生都聚集在心爱的老师家里,唯独少了迈丹诺夫。这让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有些不快:“尤尔卡,他这是在嫉妒你跟我亲近吧!他为什么不能像你们所有人一样来我这儿呢?”于是,她带着全班学生去了迈丹诺夫家的郊外小屋——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 学生们宁愿选择她而非自己的父母,这让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心头暖意涌动,她的骄傲与优越感也随之显露无遗。但一个明智而充满爱心的老师,本该如此吗?要知道,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便是培养他们日后对他人的尊重。《旧约》中,摩西十诫的第五条正是关于此——在规定人与上帝关系的前四条之后,这是五条人际准则中的第一条,绝非偶然。 或许,迈丹诺夫成长于单亲家庭,早早便学会独立,也初具男性品格,他本能地不愿被女性左右意志?更何况,这是一个离开了丈夫的女人,他无法相信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我不信任她,”他对同学说,一个宣扬善良、正义、忠诚等高尚品德的人,难道不该用自己的生活来证明对这些品质的坚守吗?正如那句“医者先自医”。 郊外小屋的那个夜晚,还暴露出另一个令人不适的细节:学生们当着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的面议论其他老师、新校长和自己的父母,甚至把她也卷入其中。她隐约觉得这样的谈话有失体面,但优越感与“被选中”的感觉占据了上风——毕竟,掌控这个班级的钥匙在她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手中。 影片结尾,基里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对她说:“军官不应在士兵面前议论其他军官,这是职业操守。”无论学校是否等同于军队,这都是一条通用准则。教师的职责是示范解决冲突的方法,展示社会生活的原则。如果一个社会分裂成“自己人”和“外人”,这样的社会是难以维系的。恶语相向绝不能成为育人的原则——议论他人时,人们会抱团针对对方,这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的精神打压,试图摧毁对方。 学生们喜爱、尊敬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愿意向她倾诉最隐秘的心事,这意味着她的每句话都会被当作行动指南。正因如此,他们开始排挤埃玛·巴甫洛夫娜,甚至对新校长也渐渐产生负面看法。一种类似部落、氏族或教派的模式正在形成:被“选中”的核心成员围绕在“首领”身边,将其他人视为异己。诚然,非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激发人创造社会价值的潜能,但如果仅为小团体利益服务,就会滋生骄傲与优越感。 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的确是位才华横溢的教师。她不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真理,而是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文学课本就该教会人思考,这恰恰是苏联学校所欠缺的,那时的课堂只会把“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卡捷琳娜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这类刻板甚至错误的标签塞进学生脑子里。然而,在教会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提升认知层次后,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却忘了教他们道德准则。难道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会觉得自己比一年级的学弟学妹更优越吗? 尤利娅的母亲来向校长投诉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还带来了一台录音机,里面录着孩子们议论成年人的话——有对老师的,有对校长的,也有对父母的。校长努力表现得很得体,但他不愿迁就尤莉娅的母亲,不想听录音,也不想针对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他明白,父母也有责任——他们没能成为女儿贴心的朋友,很少关心女儿的生活与心声,而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却总愿意倾听。 迈丹诺夫和沙洛夫从校长办公室偷走了录音机。而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在欢迎新校长的宴会上,与全体教师公开发生冲突,最后丢下一句:“跟你们坐在这儿吃馅饼,真可笑。” 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回家的片段很有意思。她被困在了电梯里,同楼的一个少年提出要救她出来,但得给钱。这让她十分愤怒,把少年赶走了,然后在委屈与无助中哭了起来。电梯象征着什么?它象征着我们向上的脚步,象征着成长与发展。如果一个人带着轻蔑看待那些落在后面的人,那么他迟早会被拦下。这是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尚未学会的一课,而那个少年给了她惩罚——他刺痛了她的自尊心,可她却无法接受,无法容忍自己要依赖一个身份地位低于自己的人。 基里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终于采取了行动。他明白,关键时刻到了。他找到10B班的学生,从他们那里拿过录音机,然后去了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家。他还没想好要说什么,但清楚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必须做出选择。在她面前,他删掉了录音机里的内容。这时,影片的核心问题浮现了:“当你知道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才华、更与时俱进时,是否就可以去伤害别人?” 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基里尔·阿列克谢耶维奇阐述了人类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一个天赋异禀的人,理应善良、慷慨。”他补充道:“我认为,你就是这样的人。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既坚守使命,又兼顾生计。” 但一个总以优越感自居、认为自己永远正确的人,此刻却说:“我觉得自己更多是对的,而非错的。或许我应该辞职?”基里尔·阿列克谢耶维奇作为领导者的智慧,在于他不纠结于谁对谁错。他的出发点是,首先要看到人的优秀与闪光点,对于不足则指出来,并给予其改变的机会。他不急于下结论,也不想用强制手段为这件事画上句号,只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好好想想。换作是我,会选择克制……也不建议你这么做。” 影片的结局是开放的。玛丽娜·马克西莫夫娜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原则,继续从事她正在做的工作,但可以变得更宽容、更善良、内心更温暖。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教育,最核心的是心灵层面的互动。

上一篇:他从光里走来,你认出了小沈阳,但你错了

下一篇:弗朗索瓦·特吕弗论《历劫佳人》

『』相关阅读

完结9.5分,HBO这部封神之作值得通宵去看 完结9.5分,HBO这部封神之作值得通宵去看 宋轶新剧《与晋长安》首播6集,口碑出炉,拿下电视剧飙升榜第一 宋轶新剧《与晋长安》首播6集,口碑出炉,拿下电视剧飙升榜第一 赢了收视率,输了口碑!《生万物》收官,留下3个遗憾让人意难平 赢了收视率,输了口碑!《生万物》收官,留下3个遗憾让人意难平 BBC历史题材新剧《国王与征服者》 BBC历史题材新剧《国王与征服者》 炸裂!!网飞最新惊悚英剧!!! 炸裂!!网飞最新惊悚英剧!!! 深挖《生万物》大结局:封腻味到死不知,他爹到底死在了谁的手上 深挖《生万物》大结局:封腻味到死不知,他爹到底死在了谁的手上 《与晋长安》首播,打仗加搞对象,剧情寡淡,宋轶丞磊也救不了 《与晋长安》首播,打仗加搞对象,剧情寡淡,宋轶丞磊也救不了 《生万物》未成神剧,宁绣绣有一半责任 《生万物》未成神剧,宁绣绣有一半责任 优酷首播!罗云熙领衔24集刑侦剧来袭,阵容豪华,全员实力派 优酷首播!罗云熙领衔24集刑侦剧来袭,阵容豪华,全员实力派 央视首播!蒋欣、童谣、黄明昊领衔36集家庭剧来了,全员实力派 央视首播!蒋欣、童谣、黄明昊领衔36集家庭剧来了,全员实力派 地母系「鼻祖」出手,宋佳新戏会讲怎样的女性奋斗史? 地母系「鼻祖」出手,宋佳新戏会讲怎样的女性奋斗史? 剧情“不符合历史真实”?生万物被指农村玛丽苏 剧情“不符合历史真实”?生万物被指农村玛丽苏 Netflix最高分10部迷你剧,都是神作! Netflix最高分10部迷你剧,都是神作! 《生万物》结局烂尾,7.5分赢热巴新剧,杨幂拖后腿却喜提最高分 《生万物》结局烂尾,7.5分赢热巴新剧,杨幂拖后腿却喜提最高分 年代情感史诗剧《生万物》央视热播,再现山东日照土地情怀与时代变迁 年代情感史诗剧《生万物》央视热播,再现山东日照土地情怀与时代变迁 美剧《银翼杀手2099》明年登亚马逊 Prime Video 美剧《银翼杀手2099》明年登亚马逊 Prime Video 科幻悬疑剧《不眠日》将至,白敬亭饰最飒刑警,刘奕君文咏珊作配 科幻悬疑剧《不眠日》将至,白敬亭饰最飒刑警,刘奕君文咏珊作配 剧版《凡人修仙传》,墨彩环比南宫婉更像女主,苦于仙人有别 剧版《凡人修仙传》,墨彩环比南宫婉更像女主,苦于仙人有别 电视剧《与晋长安》开播,宋轶丞磊主演,能成古装甜宠剧黑马吗 电视剧《与晋长安》开播,宋轶丞磊主演,能成古装甜宠剧黑马吗 杨幂主演《宫锁心玉》:女主起初深爱四阿哥,但最后嫁给了八阿哥 杨幂主演《宫锁心玉》:女主起初深爱四阿哥,但最后嫁给了八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