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全网最详细解读!影视剧又好起来了?广电新规如何炸出影视破圈路

据内部人士爆料,国家广电总局即将推出《关于电视剧创作的若干举措》21条新规定,从创作、审查到播出全面松绑。

这波政策红利来得猝不及防,而最让行业振奋的是,被雪藏14年的“四大名著”翻拍禁令正式解除。


在我刚在微信中听到解禁的时候,以为只是单单的解除40集的上限,还担心影视注水的情况卷土重来,毕竟我们国家的审核太过严格,能拍的东西实在是太少。


然而,当看到完整的21条新规的内容后,瞬间对长剧又燃起了些许希望。毕竟,现在生活节奏太快,除非部部都是《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觉醒年代》这种高质量的剧,才有可能真正地挽救长剧。

但转念一想,放开审核制度,肯定要比不放开的要强。这场政策轮回背后,其实是整个行业创作生态的重塑。

下面我们就来逐条拆解这21条新规,看看哪些会改变你追剧的日常。


一、要求电视台、平台内容创新

给人的感觉就是终于可以和千篇一律的 “工业糖精剧” 说再见了!政策倒逼平台跳出舒适区,有望催生更多像《繁花》这样的精品原创。

但是,创新意味着高风险,中小公司可能因资金不够,或者魄力不足,不敢试水,反而加剧头部垄断。最终,倘若爱优腾变成一家独大,你觉得你的视频会员还是现在这个价?


二、节目备案权限适当下放省局、省台

其实,在以前拍戏之后,也得提交到省广电审查,省广电审完之后,觉得没问题了,再交到总局去审。

在这种模式下,很容易产生一种情况就是,省里审核的时候,面对一些介于过与不过之间的内容,最终大概率是不给过。因为,他们担心:“如果我给过了,但是总局那边觉得不能过,他肯定觉得是我的过错,觉得我审核得有问题”。

也许有人会问了,他把很多情节乱改一通,最终不连贯了,怎么办?不连贯那就是你们拍摄的问题了,网友骂的也是你们,我们只需要向总局交代就行了。


在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做事态度下,一部部的烂戏、烂剧就诞生了。

前几年赵丽颖主演的《幸福到万家》因为烂尾、坏人强行洗白等等遭网友炮轰,编剧赵冬苓在微博上晒出剧本后,大家诧异地发现,电视剧和本子的差距,用完全是两部戏来形容都不为过,电视剧改的处处含着“过审”的气味,而剧本就好的太多了。


三、取消40集上限和季播剧1年间隔限制

小说终于能按原著节奏拍了,再也不用为了卡集数,中间强行造一个结局出来。

在以前季播剧,得等在国外完结了,然后我们再整把季用一年多的时间审核才能播放。现在没了限制后,《权游》式 "一年等一集,一集水半集" 的痛苦,可能要成追剧日常。


四、改编优秀作品不限国家 日韩作品解禁

《黑暗荣耀》翻拍该提上日程了,我们的编剧要仔细研究一下 ,如何让校园霸凌者得到最有力的惩罚。

但是打开窗户之后,一些娘不拉几的人,是不是又要卷土重来了?

这个政策放开之后,希望中国影视别变成了翻拍基地,不过,我对我们中国人写故事的能力还是很好的。


五、古装剧播出不再严格限数量

之前,每个平台每月上映的古装剧不能超过两部,而且全年还不能超过15%,导致我们现代剧扎堆。

在2017年以前,我其实特别爱追热播剧,每天到点就看呗,一天看上几集自己喜欢的剧,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

结果,那年杨旭文和李一桐主演的《射雕英雄传》播出,因为踩上了“古装剧数量限制”这条红线,一部已经全集拍完的普通剧,愣是成了周播剧。

当时我年少无知啊,觉得自己已经看了好几版的《射雕英雄传》,原著小说我也看过,情节我都烂熟于心了,他还能吊住我不成?


结果,一看就完蛋了,看了一集还想看下一集,结果告诉我,再等一个星期吧。

我强忍着好几个月不看,最终一直等到他完结了,才一口气看完。

在他更新到最后一周的时候,很多都安利我,让我追刚播的《人民的名义》,我有了前车之鉴,怎么可能还去追。

截至现在,2017版《射雕英雄传》是我追过的最后一部未完结剧;而《人民的名义》是我第一部攒更新的剧。


不过话说出来,照这趋势,明年荧屏怕是要飘满纱裙,现实题材是否又被边缘化,毕竟拍宫斗比拍职场容易出圈,之前限古装就是这个原因。

六、鼓励网台联动、一剧多星

"卫视播删减版,平台放完整版" 的闹剧该停了!早在2013年《龙门镖局》上映的时候,编剧宁财神就在网上骂电视台瞎剪,每集45分钟的剧,被剪的不到半个小时,片头和片尾插上15分钟的广告(因为当时政策的是,不让在剧中间加广告)。


之所以拿《龙门镖局》举例子,是因为我们歪歌社团的第162部作品《坑爹的剪辑》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不得不说,3分钟多钟的内容,他们能给剪成十几秒,关键是毫无违和感,也属实是个人才。

七、试点中插广告每集不超过30秒

试问你,现在动不动一个植入广告,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因为观众不满电视剧在中间插广告吗,广电总局直接一刀切了,不让加!

外面不让加,就在里面加呗,植入广告就一加不可收拾了。

这个时候诞生的《金婚风雨情》就是典型代表,它那里面的广告多到令人发指,炒个菜恨不得把金龙鱼的配料表给你念八遍。半夜起来吃药,吃就吃呗,自言自语道:“这个药含这个成分,那个成分,能治啥啥啥”,我看你真是有病,有大病!

这部剧的广告不但超级多,而且因为他是跨越几十年情节的年代剧,很多广告品牌都是现在的,那就成了广告集中出现在最后几集里,简直就是在广告合集里给你加了一点点的电视剧。


现在,政策放开了在中间插广告的限制,那你倒是把植入收紧啊,植入你提都不带提的?制作方做梦都得笑醒了吧。

某古装剧男主刚拔出剑,镜头突然切到 "我是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

怕是以后追剧要练就 "广告时间冲厕所,回来刚好接剧情" 的绝技了。


说句题外话,正版就这个体验,还想打击盗版?盗版对植入可能没办法,但中间插的广告,分分钟给你切了。

“无广告资源”或许将成为将来的热门词条!人们见面打招呼都是:“分享个种子呗。”

八、建立总局和省局同步审查机制

从以前的拍完到播半年起步,可能缩短到两三个月,剧集能更快响应社会热点。比如像《在一起》《最美逆行者》这种剧,不走特殊通道,也能很快播出来,制作速度堪比竖屏短剧


但有的事情,反转得太离谱,已经播了就不好改了。就像昨天他还是穿着布鞋,一天花不了五十块钱的节俭首富。等已经播出后,又有人说,他偷偷摸摸地和别人生了好几个小孩,还往海外转了几百亿,这怎么办?下架吗?还是再补上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


九、试行边审边播、边改边播机制

韩剧为什么火?除了题材和审核之外,播出制度,绝对是关键。

在韩剧里,秀莲死了之后,观众不满意:“凭什么让她死?不活过来,我就不看了!”想让死去的人活过来,对编剧来说不是太容易了,毕竟笔杆子在他手里。下一集你就会发现,死的是双胞胎姐姐,哪怕之前从来没提过!


在台剧里,“我就是来看赵雅芝的,你把白娘子关塔里干啥?不看了”。结果,赵雅芝摇身一变成了“胡媚娘”……


之前的大陆剧,“《武媚娘传奇》都袒胸露背的,成何体统”,广电:“已经拍完不要紧,一律剪成大头贴”……


之后,我们可以说:“下一集都穿严实一点,现在有很多观众不满意了。”

其实,2007年我们山东卫视不但已经实现了边拍边播,更是实现了全民做编剧,拍出了一部365集的情景喜剧《低头不见抬头见》,该剧汇集了郭达、范明、邵峰、姜妍等数百名明星加盟,其中刚成名不久的郭德纲还在里面饰演了一个会玩电脑的江湖骗子“刘大师”。



那他是如何绕开广电总局审核的呢?因为它说,我拍的这个可不是电视剧,我这是栏目剧,跟其他台拍的那种普法剧、广告剧一样,就是时间长了一些、演员多了一些、投资大了一些、更像电视剧了一些,但我偏偏就不是电视剧。

咱们广电都是逢漏洞必堵的,个个都是影视程序员。毕竟无论你是啥剧,整个视频形式,都归广电管,现在估计这样钻空子是玩不转了。


联想到现在的苏超,为了绕开足协的干涉,直接申报为“文旅项目”,这才是真的绝了!


十、压减完成片审查时限 30天内反馈意见

历史剧终于不用等专家考证 "唐朝有没有沙发" 了!但 30 天要审完 80 集,审查员怕是得练就一目十行的本事。

像在《向着炮火前进》中,吴奇隆骑着未来的摩托、扛着无限子弹的加特林,这种穿帮镜头,可以极大地避免了。


当年高希希版《新三国》上映的时候,我们做了全网第一部穿帮吐槽的视频,影视找穿帮这个题材,就是我们第一个做的。

当然除了这个,用歌词唱编学科知识,也是我们的青花瓷系列火了之后,大家才做的。还有未解之谜系列、冷知识系列等等,太多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搜索。

当我吐槽新三国中,孙权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是穿帮的时候,一群人来骂我。“东汉末年分三国,孙权知道西汉的事,不是很正常吗,你这个XX”。

(现在去网上看三国,已经把时间改成了100多年前,想找这个穿帮版本,得去看首播版,或者下载DVD版)


西汉和东汉,都是后代史学家为了区分他们定的,那个时候就是“汉”,谁跟你分“东西”?

不过,现在的网友比当时的人强多了,知道郭靖开场介绍的时候说:“北宋末年如何如何”是错的。

南宋的皇帝最恨别人说他偏安,他要是听到别人说他是南宋,能分分钟拿着菜刀就上人家把人给剁了。


十一、优化涉案内容审查 分级负责

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很多类似于《中国刑侦一号案》《天不藏奸》《极限追捕》这种剧了?但是要注意,毕竟涉及案件,很可能会以现实存在的案件为原型创作,而张译主演的《他是谁》,就因为涉及南大碎尸案,被受害人刁爱青的家属告了,因为剧情中的一些信息,对他们生活造成了影响。


十二、优化协审机制 专家意见作参考

提前引入专家把关,像历史剧的服化道考据会更严谨,减少播出后被群嘲的尴尬。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真实”场景,其实并不真实。

比如古代战场,两军武将先出来单挑,培养一个人这么容易吗?伤了残了怎么办?

去年姚安娜在《猎冰》中的持枪姿势,被全网吐槽,但这就是专家指导的结果,真实情况下,人家就这么拿枪,你看吗?


现在俄乌战争、巴以战争的录像网上一搜一大把,哪个像咱们影视剧里那样,冒着枪林弹雨往前冲?真的被专家指导成真实战场,你看吗?


十三、 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

4K 追剧能看清演员毛孔里的粉底了!但现在还在电视机前追剧的主力军是老人,他们家里很可能是老式的彩电,甚至大肚子电视。

现在8K的分辨率是7680×4320像素,而老式彩电可能只有720×480,仅为高清的1/80、现在看1080P就已经很吃力了,强行再上高清,看到的就是一群马赛克在说话,不知道的还以为全员劣迹艺人呢。


就算这些都不是事,无非换台电视呗,更扎心的是,剧组为拍 4K 画面,还得投至少两百万买设备,中小制作方难以承受,最终,还是谁手里的票子硬,听谁的。最后一旦涉及垄断,买单的还是观众。


十四、 抓好纪录片精品创作

可能更多《风味人间》《舌尖上的中国》能够出现,但是纪录片的受众向来不多,毕竟比起真实的镜头,狗血+反转的情节才更加吸引人。

况且纪录片盈利模式单一,若无补贴难以为继,可能沦为"评奖专用"作品。


试问有两部片子,一部是展示饭店的日常;在另一部片子里,一个人吃完饭问:“你这是什么大虾?一盘要1500块钱?”老板说:“正宗青岛大虾,三十八块钱一只。”哪个看的人多?


十五、 大力支持精品优秀动画片

如果审核力度放开,国产动画终于能摆脱"低幼化"标签,有望出现《哪吒》级别的剧集作品。但是,有一些个别的“家长”,如果还继续存在,审核标准难免会继续沿用“儿童为主”,成人向动画可能面临变相限制。

毕竟动画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咱们广电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能不能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很难说,毕竟改革就会有变数,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事情,还是得持观望态度。


十六、 支持头部微短剧创作 卫视可播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时代里,短剧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你是个上班不摸鱼,晚上不熬夜的超级自律狠人,可能得一个月才能看完一部电视剧。但是看短剧的话,一两个小时看全集毫无压力。


可短剧为了刺激你去看它,情节都设定得特别狗血,等你某一天觉得短剧已经稀松平常了,那生活中可能很多事情,你都会觉得没意思了,毕竟你的大脑已经适应了各种奇葩的节奏:“反转呢?三分钟过去了,反转呢?我爸爸很有可能也是首富?”


十七、支持境外剧在卫视黄金档播出

这个政策如果早些年实行,《爱情公寓》必将被骂得体无完肤!还好,没有如果,保住了我们的青春回忆!

只是黄金档被境外剧占据,短期内,本土作品生存空间会被挤压,但是我看好中国的编剧能力,中国的网络小说随便拿几本,创意足够碾压好莱坞几十个来回!


十八、取消境外剧配额限制

英剧《神探夏洛克》能同步更新了!不用再等 "字幕组熬夜翻译"。但是既然放开限额,那平台之间就很可能开始比量了,你别以为外国没烂片,外国烂片多的是,金酸莓奖和咱们的金扫帚奖基本是一回事,都是烂片奖。

以前咱们有限制,那就挑着买,现在取消配额限制,就等同于打开了资本博弈的大门,不过这样也好,多进来几个烂片,毁一毁洋片等于高质量片的谎话。


十九、鼓励平台和卫视联合采购境外剧

对于小平台来说肯定是好消息,他买片子以前有压力,现在能拼团了。但是,人家大平台和你一起买了鱼翅,以后不买了,人家自己会做燕窝,照样能留得住人。

可人家在你这个小平台吃完鱼翅,你说,鱼翅吃完了,下一顿给你吃馒头就咸菜吧,人家就走了啊,你留不住人有啥用。

就像别人买剧是给自己打广告,人家到了他家就成了他客户了。你买剧就是买剧,别人看完就不来了,那你花这个钱算干什么的。


二十、引进审查权委托部分省局

境外剧的审核时间会缩短,毕竟省与省之间要抢生意,同一部剧,哪怕我比你早五分钟,都可能是难以逆转的优势。

毕竟大家追剧,极大的可能是第一次在哪个卫视看的,就去哪个卫视,所以抢第一波用户极其重要。

在2012年《甄嬛传》首播时,东方卫视转播完《新闻联播》之后连广告都没进,直接播了电视剧,结果看《甄嬛传》得去东方卫视成了人们的共识,东方卫视那段时间的收视率也一路领跑。


但是这样赛跑式的审核,很有可能出现审不到位,翻译出错的情况,毕竟现在省局自己说了算。

当然,地方审查尺度不一,也会出现"一部剧不同省份版本不同"的奇观。

二十一、强化法规建设 规范问题艺人和版权保护

对“艺人”分级想法是好的,但是有些艺人从观众眼中的声名远扬到臭名昭著,也就一瞬间的事情。比如文章在“周一见”事件之前,是一个典型好丈夫形象,甚至被网友评了“三个好男人”,文章就是其中一个,另外两个是黄海波和吴秀波。


哪个不是瞬间塌的?这种你怎么给他分级?

其实问题艺人就没法规范,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的制度,一旦犯错就封了。要是在道德上有点问题,没触犯法律的,相对来说还好点,只不过,演员市场也不是没人了,为什么非得用他?

而像范冰冰们、吴亦凡们、房祖名们、张哲瀚们、赵薇们等等这些触碰到法律底线的,就得一概封得彻彻底底凉凉的!


这21条新规堪称影视行业的"及时雨",从创作端的松绑到审查端的提效,再到境外内容的开放,每一条都精准击中行业痛点。

特别是"四大名著"翻拍被解禁,从2011年的"短期禁拍"到2025年的"重铸经典",是不是现在能再拍一波四大名著呢?尤其是《西游记》上咱拍出来唐王游地府;《水浒传》补上征辽、田虎和王庆的情节;《三国演义》别老盯着曹操撒尿,其实如果在老版的基础上,扩一下情节就挺好。至于《红楼梦》嘛,我这两年才刚知道薛宝钗是个女的,等我有机会看过再说吧,只要这一波拍新的,我就看!


老版《西游记》1986年播出,新版(浙江版)2010年播出,《西游记》周期24年,下一部《西游记》应该在2034年播出;


老版《三国演义》1994年播出,新版(高希希版)2010年播出,《三国演义》周期16年,下一部《三国演义》明年开播,抓紧时间准备吧!


老版《水浒传》1998年播出,新版(武松差点被西门庆打死版)2011年播出,《水浒传》周期13年,下一部《水浒传》去年就该播出的!


老版《红楼梦》1987年播出,新版2010年播出,《红楼梦》周期23年,下一部《红楼梦》2033年播出!


总的来说,未来几年可能迎来追剧的"黄金时代",古装剧不再断档,境外好剧同步看,短剧长剧各取所需。但也要做好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内容泡沫。


对于行业而言,创新才是王道,毕竟观众拥有投票权,能留下来的一定是真正的精品。在以前观众没得选,你拍得不好看,大家也得硬着头皮看完,只不过边看边骂罢了。


但现在你拍得不好,人家转头就去抖音了,就去王者峡谷了,到那时候,你又能怎么办?


上一篇:8月16日追剧日历,《我们的河山》《献鱼》和《灼心》3部新剧开播

下一篇:《生万物》口碑井喷!本是冲着杨幂去的,却被66岁女配角惊艳

『』相关阅读

完结9.5分,HBO这部封神之作值得通宵去看 完结9.5分,HBO这部封神之作值得通宵去看 宋轶新剧《与晋长安》首播6集,口碑出炉,拿下电视剧飙升榜第一 宋轶新剧《与晋长安》首播6集,口碑出炉,拿下电视剧飙升榜第一 赢了收视率,输了口碑!《生万物》收官,留下3个遗憾让人意难平 赢了收视率,输了口碑!《生万物》收官,留下3个遗憾让人意难平 BBC历史题材新剧《国王与征服者》 BBC历史题材新剧《国王与征服者》 炸裂!!网飞最新惊悚英剧!!! 炸裂!!网飞最新惊悚英剧!!! 深挖《生万物》大结局:封腻味到死不知,他爹到底死在了谁的手上 深挖《生万物》大结局:封腻味到死不知,他爹到底死在了谁的手上 《与晋长安》首播,打仗加搞对象,剧情寡淡,宋轶丞磊也救不了 《与晋长安》首播,打仗加搞对象,剧情寡淡,宋轶丞磊也救不了 《生万物》未成神剧,宁绣绣有一半责任 《生万物》未成神剧,宁绣绣有一半责任 优酷首播!罗云熙领衔24集刑侦剧来袭,阵容豪华,全员实力派 优酷首播!罗云熙领衔24集刑侦剧来袭,阵容豪华,全员实力派 央视首播!蒋欣、童谣、黄明昊领衔36集家庭剧来了,全员实力派 央视首播!蒋欣、童谣、黄明昊领衔36集家庭剧来了,全员实力派 地母系「鼻祖」出手,宋佳新戏会讲怎样的女性奋斗史? 地母系「鼻祖」出手,宋佳新戏会讲怎样的女性奋斗史? 剧情“不符合历史真实”?生万物被指农村玛丽苏 剧情“不符合历史真实”?生万物被指农村玛丽苏 Netflix最高分10部迷你剧,都是神作! Netflix最高分10部迷你剧,都是神作! 《生万物》结局烂尾,7.5分赢热巴新剧,杨幂拖后腿却喜提最高分 《生万物》结局烂尾,7.5分赢热巴新剧,杨幂拖后腿却喜提最高分 年代情感史诗剧《生万物》央视热播,再现山东日照土地情怀与时代变迁 年代情感史诗剧《生万物》央视热播,再现山东日照土地情怀与时代变迁 美剧《银翼杀手2099》明年登亚马逊 Prime Video 美剧《银翼杀手2099》明年登亚马逊 Prime Video 科幻悬疑剧《不眠日》将至,白敬亭饰最飒刑警,刘奕君文咏珊作配 科幻悬疑剧《不眠日》将至,白敬亭饰最飒刑警,刘奕君文咏珊作配 剧版《凡人修仙传》,墨彩环比南宫婉更像女主,苦于仙人有别 剧版《凡人修仙传》,墨彩环比南宫婉更像女主,苦于仙人有别 电视剧《与晋长安》开播,宋轶丞磊主演,能成古装甜宠剧黑马吗 电视剧《与晋长安》开播,宋轶丞磊主演,能成古装甜宠剧黑马吗 杨幂主演《宫锁心玉》:女主起初深爱四阿哥,但最后嫁给了八阿哥 杨幂主演《宫锁心玉》:女主起初深爱四阿哥,但最后嫁给了八阿哥